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步入新时代,要真正实现“育体又育人”的目标,体育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直到退休,依然坚持的很多体育运动都是读书时候学会的,学校体育对人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目标和价值的有力保证。
专业体育课走进校园
在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内,随处可见的手抄报、征文、班级足球队徽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无不体现了孩子们对体育的热爱。校长蒲文猛介绍,学校无疑是青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场地,因此把握好校园体育教育是促进体教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多年前便开设了专业体育课程,近期关于“体教融合”相关文件的进一步提出,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具全面性、基础性的要求。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校长助理杨慎勇说道:“学校在抓文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网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特色体育课程,以普修和专修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不仅对专业体育课程进行了全面提升,还开启了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在早操、课间操、下午一小时的大课间充分得到锻炼。
对此,蒲文猛表示,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体育和学习相辅相成,并不冲突,在教育中增加专业体育课程,让孩子们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这样适量的运动更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体教融合“人人参与”
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不仅要在推进体教融合上作出顶层设计,还要用心尽责干实事,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全力把体教融合推向纵深,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正在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搭乘体育的“快轨”,进一步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学校占地面积230亩,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建有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击剑场、乒乓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游泳馆、射击训练馆、舞蹈室等场地,学校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体教融合才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
近三年来,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射击、乒乓球、羽毛球、击剑四大体教融合特色项目,并建立校内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新生参加体验24000人次,参与率100%。推进体教融合、达到育人目标的运行机制,需要学校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学校要求体育运动全员参与,“小手大大手、大手拉小手”家庭体育赛事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三者相互渗透。学校各种体育项目的体验工作,面向人人,阳光大课间,早操的课外体育活动,推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体验,学生们体育锻炼的意愿日益增强。
体教融合助推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专业体育项目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绵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丁军表示,学校里大多数孩子的家长自身就热爱体育运动,学校在满足每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体育需求,不仅解决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对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