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只会滑冰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这项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运动”融合了体育、舞蹈、音乐、时尚等多种元素,而为了系统培养技术和艺术俱佳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近年来,协会从体教融合、竞赛训练等方面多管齐下,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探索和创新。花滑实验班就是其中重要成果之一。
在充分研究了花样滑冰项目训练规律、比赛中的重点难题问题、制约瓶颈以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中国花样滑冰协会在2018年与北京舞蹈学院展开通力合作,旨在为增加中国花样滑冰人才储备选拔、挖掘、培养有潜力的花滑人才。
双方的合作首先以“跨界跨项”选材为载体,六名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以下简称“北舞附中”)国标舞教学科的学生经过试训和选拔,成为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成员。凭借着良好的舞蹈功底以及对花样滑冰运动的热爱,经过一年的冰舞训练,他们在全国锦标赛和俱乐部联赛等赛事中崭露头角,逐渐具备和同龄专业组选手竞争的实力。
北舞附中“跨界跨项”组同学亮相二青会,第一次与同龄专业选手同场竞技,王丽纯/沈鸿飞(右)获得体校组韵律舞第三名,卢妤/张陈航(左)获得体校组自由舞第三名
在跨界选材合作期间,北舞附中和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继续探讨、论证、研究共建花样滑冰实验班的计划,希望通过统筹体育和艺术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为国家队培养全面发展的花样滑冰专项人才,从而促进项目整体竞技水平提升。
2018年年底,这一项目得到北京市教委的批准;2019年1月,花样滑冰实验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9月,9名(其中8人为冰上舞蹈,1人为女子单人滑)具有良好花样滑冰基础、文化课和舞蹈能力突出的孩子正式入学花滑实验班。
2019级花滑实验班学生与两位班主任合影
前排左起:陈朗、李雨桐、孟令萱、陆茱珥、丁心艾 、殷善洁
后排左起:康然、江秀红(班主任)、邹友俊(班主任)、杨士锐、潘紫铭
开学快两个月了,花滑实验班孩子们的生活可以总结为:忙碌、充实和快乐。
9时40分,上午第一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花滑实验班文化课教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和上课时安静听讲不同,孩子们迅速切换了一种“模式”——将课本归置整齐、椅子倒放在书桌上、把黑板擦干净、检查上冰训练需要使用的物品是否齐全,然后背着有自己半身高大的书包一路小跑冲出教室。
和以往下了文化课直接乘坐学校安排的大巴去冰场训练不同,小编来访的这天学校组织打流感疫苗,孩子们在前往医务室的路上不时议论,担心今日上冰训练会受到影响。然而学校老师早已为孩子们考虑在前,和医务室协调好时间优先为花滑班的孩子们进行了疫苗注射。和平日相比,孩子们到冰场的时间只晚了不到十分钟。
在文化课、冰上训练、专业素质课和学校日常事务中来回切换已经成为2019级花滑实验班孩子们的日常。好在他们有冲劲儿、有梦想,在学校、协会和家长多方的支持和保障下,渐渐熟悉了这种节奏,并越来越享受这种忙碌、充实、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