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承载着土家族群体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代表。通过教育传承方式,延续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推动地方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以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团队,聚焦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探索,围绕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展开了研究。
在“十四五”时期,四川省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当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体现了当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态度。同时,在川东土家族地区也较为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诸多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的成效,同时,一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校园传承也为本选题提供了启发。本研究团队基于此背景下展开了研究工作,不仅顺应了《规划》的实施路径,同时也支撑了当地的“文化强省”建设,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首先,从教育传承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土家族体育文化传承具有实现民族团结的教育目标、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秉持多元文化一体的教育理念等教育价值,探析了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思考。
其次,为了深入探析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运用了多种研究手段,基于田野考察与专家访谈相结合,对川东地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进行实地田野查。同时,走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传承人,了解目前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及传承方式。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广泛收集有关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史、体育人类学等相关成果,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同时,还运用历史分析与理论架构相结合,对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的教育传承,以此探讨了其现代发展中的呈现,并提出与之相符传承的教育思考。
第三,在深入探索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价值的过程中,发现当地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实现民族团结的教育目标,诠释接受理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维持功能主义理;秉持多元文化一体的教育理念,传递文化传播理论等价值。这些价值的探索,有利于提升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也助推了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
当前,研究团队探析了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团队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并提出了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思考,探索了新时代背景下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路径。
首先,挖掘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资源,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桥梁,是将其原始形态转化为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传统体育项目没有系统的教材,出现教材出版资源有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研究与传承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数字化资源建设、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挖掘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经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其次,深化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念,建立家庭传承机制。家庭教育传承机制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传承意识薄弱、传承文化缺失、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减少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通过强化家庭教育意识、丰富家庭传统体育活动、传承人与家庭成员互动、创造家庭传承环境等方式,建立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家庭传承机制。
第三,探索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拓宽社会传播渠道。社会传承是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出现传承人群有限、传承渠道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等问题。
基于此,研究团队基于社会教育的视角,提出通过拓展传承人群、创新传承渠道、建立系统化传承体系等方式,拓展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传播渠道。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团队在研究方式与方法、研究视角与途径、研究思想与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第一,通过对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价值的探索,把握了当地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特征内涵,从多视角阐释其教育价值与发展问题,以此提高了人们对本地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自豪感,同时也点燃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潜力。
第二,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研究团队通过对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价值的探索,加强了乡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增强了地域文化自信,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文化遗产及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在当前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将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置于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加以探索与论证,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探析其传承问题,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对推动地域性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川东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项目CDTY202320。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 陈一萃;四川文理学院 孙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