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APP转载了一篇来自中国之声的文章《200多元一节课,各地体育课外培训班火爆》,说的是课外体能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火了起来。北京一家少儿体能培训俱乐部开设针对“中考体育”专门课程,买课时的卡2800元12次。广州越秀区的一家少儿体育中心开设了跳绳课程。教练介绍说他们推出了30节跳绳私教课共9600元,他强调广州中考体育考试中,跳绳是比较多学生选的,主要够稳定。动作固定下来后可以提升,很快就能达到一个满分的水平。在昆明从事体育运动培训教学的李文君表示,自己的生意明显比原来火爆了,以前可能就十多个人,现在一下子增加到了五六十人。
健客:体育课外培训班为什么火了呢?
云飞:看看之前的时间戳。
教育部:中考体育要达到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了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会上,某领导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目前全国有一家,云南省已经做到了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而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10月28日,云南省教育厅召开了《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听证会,广泛征集社会各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骅表示,学生近视眼高发,小胖墩、小眼镜比比皆是,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正逐步凸显。据说广东也准备出台类似的政策。“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中考纠偏带火体育课外培训班是难逃窠臼,还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我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治理需要战略定力、战略耐心和战略毅力,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特别是其中自然科学部分需要清醒认识。对青少年适用、重要,对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都适用、都重要。
健客:为什么呢?
云飞:再看看之前的时间戳。
2014年8月8日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血压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据说,今年学校复课,发现小胖墩、小眼镜又增加了。唉,至少说明不是学校造成的。体育健康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使得自己免因患病、残疾或早亡而不能享受高质量生活的生命基础。建立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患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健客:听说养生有很多门派,有一派叫“龟派”,就是尽量少运动。这样行吗?
云飞:不运动肯定不行。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为缺乏运动而死亡的人超过数百万,甚至都超过了死于吸烟的人数。缺乏锻炼至少会引起26种疾病,说这样是在慢性自杀都毫不夸张。
健客:天天运动就能健康?
云飞:让我们看几个名字。
才力,北京亚运会冠军,死于重症肺炎,年仅33岁。他长期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血压高、还有肺高压,心血管系统比较薄弱,可能因而诱发了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唐功红,奥运冠军,常年受高血压折磨,需要随时有人监护,并因此退役。潘松,连续四次夺得全运会冠军,长期饱受糖尿病折磨。马蒂亚斯·施泰纳,北京奥运会冠军,德国人,长期的糖尿病患者。这样的名单很长很长。
健客:我们普通人如何是好呢?
云飞:再看一个时间戳。
2016年8月21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保障生长发育。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面对新冠病毒,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一个人是否有强大的自身免疫力,一是科学的预防手段。而支撑个体免疫功能、防控手段的基础则是健康的身体和技能。
对儿童青少年而言,如何获得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技能? 答案是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需要什么样的体育呢?体育为什么要与医疗合作呢?科学锻炼要有安全保证:心血管安全、血糖安全、伤病安全。科学锻炼要有效果:降低慢性病的风险。是否安全有效,需要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科学判断。此外,需要医生宣传体育,毕竟患者依从性,医生有很强的话语权。医疗为什么要与体育合作呢?体育工作者让运动更有趣、更能带来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享受。体育与营养一样,是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仅仅为了健康而运动,很难坚持。据统计,为了减肥而运动,坚持一年的不足20%;心脏康复,为了心脏健康而运动,坚持9周的不足17%。实践证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脏康复、糖尿病康复、慢性呼吸病康复、减肥等,但必须在医体结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负责适得其反。
健客:这个我明白,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嘛,你讲过的。
云飞:嗯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运动营养,从原来的运动员营养,逐渐拓展为针对不同人群运动与营养的合理搭配,可用于指导慢性病的运动营养。老年运动营养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北京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和体育总局科研所、美国梅奥医院共同开展临床慢性病康复运动专用运动营养品的临床效果观察,初步看,效果很好,有效提升了康复的效果。
总之,运动贯穿全部医学:保健 预防 治疗 康复四部分。体育守护健康,体育必须生活化,像吃饭一样,随时随地!
健客:心脏病预防康复需要什么样的运动?关节健康需要什么运动的运动?骨骼健康需要什么样的运动?大脑神经系统发育需要什么样的运动?
云飞:普通人的运动训练,是提升身体应对各种意外的能力,提升健康储备。这些具体问题,我们群里请各学科专家来说好不好。
健客:年纪大了一定腰痛吗?一定佝偻吗?一定血压高吗?一定腿疼吗?一定会长骨刺吗?
云飞:老年病,发病于成年,致病因素积累始于儿童青少年。道不虚行只在人,而人才是教育培养的结果。下面介绍两个人带我们重新认识科学锻炼是医疗保健的必须手段。
郭建军博士,国家体育总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他参与开展了一系列体医融合研究,如缺血性心脏病的康复:曾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与胡大一教授、丁荣晶教授合作指导缺血性心脏病术后病人的运动康复。慢阻肺的康复: 曾与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与科主任李光熙教授合作,指导呼吸病人康复锻炼。在包括儿童减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果。
张辰宇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在生命科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发现了PGC-1α基因含量增加导致耐力型肌肉比例提高。通过对循环microRNA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基础研究,认为现行运动风险和负荷监控检测手段和方法不够全面,而前沿科研和技术使更加精确的测试成为可能。对于体育科研,他认为应当紧密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沿,同时研究者要提高“问题意识”,不能仅仅跟随国外研究的脚步。在运动促进健康的机制方面,他提出从基因层面可以提供另一种途径,既可以精准预防部分运动相关性疾病,也可以帮助大众进行慢性疾病诊治与运动健康管理规划。
健客:这次聊的时间有点长啊!
云飞:哈哈,马上结束。
我想,只要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多渠道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不断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学校体育一定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一定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
欢迎加入健客群,了解更多运动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