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班廷
战火中,两位杰出加拿大医生牺牲,他们的生命都定格在49岁。1941年2月21日,弗雷德里克·班廷因飞机坠毁而牺牲。他从纽芬兰飞往英国,据说与生化武器有关。时间往回倒退467天,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罹患败血症而牺牲。
健客: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班廷好像也很有名。但是,为什么要比较这两位呢?
云飞:嗯,不仅仅因为他们的牺牲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与战争和细菌有关,让我们从位于加拿大北部的格雷文赫思特小镇上的白求恩故居开始。
在这里,有一张多伦多大学医学院1917届毕业生合影照片,白求恩发型帅气、目光坚毅、身着礼服、外套学士袍,集年轻、英武、知性于一身,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他的同学班廷也在这张照片上。时间回到1912年秋天,22岁的白求恩和不满21周岁的班廷走进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看似白求恩入学年龄更大一些,但其实白求恩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7岁高中毕业,被多伦多大学录取。由于经济窘迫,他不得不勤工俭学,甚至推迟进入医学院的时间。在白求恩故居门口,有一组雕塑展现作为伐木工人的白求恩形象,年轻的白求恩戴着牛仔帽,双手叉腰,一身工装;他眉头微蹙,凝视远方,英姿飒爽,社会正义感呼之欲出。危险的伐木工作不仅锻炼了勇于冒险、永不退缩,而且教会他团结合作、助人为乐,利用闲暇时间,教新移民英语和文化。
反观班廷,被老师描述为勤奋、害羞、认真的孩子,19岁好不容易高中毕业,进入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习艺术,也许学艺术是他父母而非他自己的愿望,班廷第一学年就被“废”了,离开了维多利亚学院。换了一般人可能一蹶不振、破罐破摔,但班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牛人”。他向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请愿”成功!
健客:等等,“请愿”是什么操作?
云飞:现在常见的是成绩免除类请愿,关乎学生成绩评估,对申请奖学金、国际交流等有影响。一般是大一的时候考试没通过,提出一些理由,如室友很吵让你没学习好、想家了没有好好备考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请求学校不要记录不好的成绩。一旦请愿通过了,之前没考好的成绩就不会记录在案。反之,如果没请愿或请愿没通过,即便重修,不好的成绩也会记录在案。简单说就是允许你“找理由”,原谅你“年少无知”,给你“后悔药”。
但是,班廷的请愿不是成绩免除,而是转换专业。从艺术到医学,他经历了什么,如何做到的,真是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执着追求、坚强意志和雄辩能力,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吧。
接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白求恩和班廷先后入伍,经受战火的洗礼,先后负伤,先后退伍。由于战争,缩短了在校时间,医学知识体系教育难免受影响,同时,军医历练使他们受益匪浅。白求恩先在英国进修内科学和外科学。1922年初,他前往爱丁堡参加英国皇家外科学会组织的入会考试,期间与弗朗西丝邂逅。21岁的弗朗西丝,是爱丁堡苏格兰议院总会计师的独生女,受过良好的教育,气质典雅,衣着讲究,长长的黑睫毛下闪动着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她的天真使白求恩一见倾心。与此同时,相貌英俊、充满活力的白求恩也引起了弗朗西丝的注意。在与白求恩接触中,她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同时也为白求恩豪放大度的性格所折服。天遂人愿,白求恩的爱丁堡之行不仅顺利通过了皇家外科医学会的考试,而且收获了爱情。他和弗朗西丝双双坠入情网,并于1923年8月13日在伦敦举行了婚礼。婚后,夫妇二人先后到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地旅行。同时,白求恩利用这个机会,观摩欧洲外科名医的手术,各种美好不言而喻。他和弗朗西丝相敬如宾,度过了这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相比之下,班廷首先面临严峻考验。1919年2月,班廷回到加拿大,在多伦多的儿童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借钱买房子,开诊所,希望悬壶济世的同时,还可以离女友任教的中学近一些。然而,开业第一个月只有4加元收入。爱情也不顺利,女友和他一直不大融洽,走着走着就散了。为增加收入,班廷在西安大略大学兼职,辅导学生,时薪2加元。1920年,班廷备课时从一篇医学论文中得到糖尿病研究灵感……万事开头难,由于术后细菌感染等原因,研究还没取得进展,第一批实验狗就都死了。他就转让诊所,变卖家产,又买来一批狗。终于,班廷凭坚韧不拔,发现胰岛素,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迄今为止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还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健客:一个抱得美人,一个获得诺奖。不错啊!
云飞:哈哈。一个延迟入学、一个跨界请愿,我为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不拘一格降人才”点赞!
接下来,轮到白求恩面临考验。白求恩为人直率,不拘小节,喜欢冒险;弗朗西丝个性恬静,内向羞怯。虽然彼此相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久,两人开始产生隔膜,使彼此间的敬爱受到了损伤,而白求恩做出的一些缺乏理智的行动,更使弗朗西丝感到失望。一天,狂风暴雨中的白求恩异常冲动,下意识地跳进了英吉利海峡,险些被淹死。后来,他很难为情地向弗朗西丝解释说,他一直就想在暴风雨来临时在海峡里游泳。而在弗朗西丝看来他是要毁灭自己。另一次,白求恩激弗朗西丝跳过一个很宽的峡谷裂缝。他说:“我宁愿看你掉下去,也不愿看到你胆怯。”弗朗西丝虽然跳了过去,但她感到非常后怕,头也不回地跑回旅馆,只身返回伦敦。白求恩写信求她原谅,对那连他自己也不理解的古怪行为表示道歉。她回来后,两人和好,过了几天安稳日子,白求恩又觉得需要活动和刺激,于是他们就到瑞士去滑雪。他滑得不错,但由于过分强烈的刺激和运动致使心脏受损,不得不在床上休息了3个星期。对于白求恩的鲁莽,弗朗西丝一直耿耿于怀。白求恩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夜里也常常被唤醒出诊。弗朗西丝显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她不喜欢底特律这个城市,整天自己呆在家里,感到十分孤独苦闷,因此,也变得更加矜持。生活缺乏融洽和必要的交流,加上沉重的工作负担,白求恩更加急躁。他和弗朗西丝的生活在吵架与和好、气恼与温存、责怪与悔恨的交织中度过。1924年初,白求恩夫妇返回加拿大后不久,白求恩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梅奥诊所进修神经外科,同年10月抵达世界汽车工业的心脏,“轰鸣之都”底特律,并正式挂牌行医。1926年,白求恩被聘为底特律医学院医药学讲师。正当白求恩事业有成,信心满满的时候,病魔无情袭来。1926年夏天,他患上可怕的肺结核,这种病在20世纪20年代如同今天的癌症一样可怕。近两年在底特律取得的成就看起来不过是梦一场。白求恩把弗朗西丝叫到身边。他望着妻子焦急的面孔,感到十分内疚。尽管生活中的矛盾造成了感情上的隔膜,但他们毕竟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他不忍心拖累弗朗西丝。“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才25岁,前面还有整整的一生。我要你跟我离婚,走你自己的路。”白求恩语气坚定。“不!诺尔曼,我不离开你,尤其是现在。”弗朗西丝真挚地说。“这样没有什么意义。我决不再浪费你的生命。除非你同意跟我离婚,否则我就不到疗养院去治疗。”白求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弗朗西丝愣住了,然后双手捂面,气恼地哭起来。她了解白求恩说到做到的性格。离婚后,白求恩住进特鲁多疗养院,一度绝望并自暴自弃,他拒绝戒烟,不遵守医院作息制度。后来,他在图书馆查到,并大胆使用人工气胸疗法,使自己奇迹般康复。
健客:肺结核啊,我知道,1882年科赫发现了结核杆菌。
云飞:嗯,还记得特鲁多疗养院吗?
健客:是特鲁多创建的结核病疗养院吧,“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过疗养院的名字好像叫“阿迪朗达克村舍疗养院”。
云飞:1915年,特鲁多去世后,该机构的名称改为“特鲁多疗养院”。
健客:科赫的结核菌素好像不太灵,当时还没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吧。
云飞: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细菌学家卡尔梅特与他的助手介兰研发了“卡介苗”,1919年交给巴黎巴斯德研究院,1921年首次使用于人体。1930年,在德国吕贝克,240名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10天内竟造成72个婴儿死亡,死亡率达30%。后来发现,系菌株污染所致。该事件对医学细菌学、医学伦理学及疫苗学具有深远影响。目前比较肯定的是,卡介苗可以预防婴幼儿结核病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如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在结核病中高度流行区,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
纽约理工学院发现全民施打卡介苗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率显著较低。有研究认为卡介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重症,但也有研究对此表示怀疑或否认。
健客:学术太复杂。什么是人工气胸疗法呢?哎,我还是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尽量简单点吧。
云飞:人工气胸疗法是用针管经胸部肋间往胸腔注入气体,但不能触及肺部。注入气体使双肺呈周期性交替向内压缩,可去除结核病灶,且不蔓延到其它部位。缺点是风险较大,因为气胸本身是一种疾病,损害肺功能,严重可危及生命。经过不断改进,该疗法才得到医学界认可,并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成为欧美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20世纪50年代,随着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化学药物的出现,人工气胸疗法逐渐退出了临床一线,成为历史。
白求恩康复后,内心一直惦念着弗朗西丝。1927年12月10日,病愈出院的白求恩在火车站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今日离开特鲁多疗养院。对你感情依旧,你是否愿意再同我结婚?”之后,白求恩进修了细菌学,全心致力于结核病感染问题研究。第二年返回加拿大蒙特利尔后,他到维多利亚皇家医院工作,并成为加拿大肺结核领域的领航者,著名胸外科专家阿奇博尔德的第一助手。导师对他进行全方位严格训练,使他对人体结构,甚至某些重要器官的结构熟悉得几乎闭上眼睛也能准确摸到具体部位。白求恩又一次给弗朗西丝写信,倾吐自己无法抑制的思念:“我常想,希望有一天早晨在街角上等你,在你走过来乘电车的时候吓你一跳。我只说:‘嗨,咱俩去散散步吧。’”弗朗西丝在回信里婉转地表示,她怀疑他们是不是真变了很多,足以克服过去的困难。为了打消弗朗西丝的疑虑,白求恩在信中急切地表白道:“我越来越稳重了,你现在一定不认识我了,我敢说……我还能说多少回?我爱你,我等你。”白求恩的真诚再次打动了弗朗西丝的心。1929年秋天,弗朗西丝来到蒙特利尔,他们很快又结婚了。这一年白求恩39岁,弗朗西丝28岁。那时,白求恩已经成为有名的外科医生,他似乎肯定地认为,自己选定的路线将会笔直地向前延伸,没有一件事情是这位在特鲁多疗养院获得新生的人所不能完成的。但是后来突然间一切都垮了。第二次结婚一年以后,弗朗西丝提出了离婚的要求。第二次结婚后,最初一切都进行得相当顺利,甚至旧日的冲突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出现以后,他们仍然继续保持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双方都以畏惧和苦闷的心情发觉他们又在重演第一次婚姻生活的悲剧。一天下午,弗朗西丝回家后看见白求恩正盘腿坐在地板上,埋头研究一个骷髅模型,她强压着内心的不快问道:“你买晚饭吃的肉了吗?”“买了”,他心不在焉地回答:“冰箱里。”她打开冰箱,没有看见所要的东西,却看见一堆人的肠子,那是白求恩从医院带回来准备有空时研究的。她被吓得大叫一声,积在心中的火气一下子爆发出来。类似的事情使弗朗西丝渐渐认清多年来她一直不愿正视的现实,那就是白求恩只有他自己的工作和对事业惊人的献身精神。而她所希望的是两个人的生活,那种正常而平静的生活。当弗朗西丝很坦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离婚。白求恩先是大发雷霆,旋即表示理解,违心地说:“既然你只有和我分开才能幸福,那我们就马上离婚。”婚姻的再次失败,使白求恩和弗朗西丝都感到非常痛苦。他们曾共同买过一个大布娃娃,取名叫“艾丽丝”。离婚后,两人商定,像所有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艾丽丝”跟“爸爸”白求恩先过半年,然后再跟“妈妈”弗朗西丝过半年。这样,一直持续了几年。白求恩曾指着布娃娃,黯然神伤地对同事们说:“瞧,我们的婚姻只留下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此后,白求恩始终没有再婚,内心一直深深珍藏着对弗朗西丝的那份感情。也许已经尘封就不再触碰,免得尘土飞扬。
健客: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云飞:是啊,“相爱容易,相处难”。如果相爱是看到对方的优点,那么相处就是和对方的缺点为伴。
白求恩的医学才华在蒙特利尔大放异彩。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声誉日隆,他还发明和改进了多种手术器械,如人工气胸器、白求恩肋骨剪、白求恩肋骨剥器等。1933年,白求恩成为卡特威尔市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并当选美国胸外科学会的五人理事会理事,担任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顾问,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医学专家。白求恩和班廷这两位同过窗、扛过枪、负过伤的杰出加拿大医生虽然研究领域不同,但都致力于钻研医学科学技术;直到1935年8月,他们一起参加了在苏联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大会。
或许班廷才是在自己选定的路线笔直地向前延伸的那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阴云密布,军机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和速度,低氧和过载成为影响机组人员健康和战斗力的重要问题。“班廷对加拿大的航空医学绝对有帮助” ,芝加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兼讲师比姆说,他是研究科学、技术和医学历史的专家。另外,班廷开始游说英国政府准备应对生化战。不过此事随着1941年的离奇坠机无疾而终。
1991年11月14日是班廷百年诞辰,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为唤起全世界对糖尿病危害的关注而设定的首个世界糖尿病日。当日,在位于安大略省伦敦市的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广场,“希望之火”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点燃。这是一盏为了纪念班廷发现胰岛素,同时也为了纪念一切受到糖尿病影响的人们而设立的长明灯。它也提醒着我们,胰岛素只是控制而并非治愈糖尿病。它代表了对尽快找到治愈方法的希望。未来,当糖尿病真正得到治愈时,发现该方法的团队将会被接来当地,亲手完成熄灭火焰这一工作。联合国2006年12月20日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升格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并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国各相关组织、其他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以适当方式开展活动,将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提升为政府行为。
健客:等等,“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军人梦”,能说说低氧和过载是怎么回事吗?
云飞:开始军机座舱不是密封的。有一次飞行员出现缺氧的情况,以至于连敌方和我方都分不清了,后来就知道要戴氧气面罩了。大家坐飞机的时候,每次飞机起飞前乘务人员都会给大家示范一遍戴氧气面罩的方法,这是为了防止飞机在天上发生意外导致飞机座舱失密而做的防范措施。
健客:我们大家都清楚在一万米左右的高度空气里面氧气含量非常低,是不足以维持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的,那我们的民航客机在这样的高度巡航飞行时是怎样为旅客提供氧气的呢?难道民航客机上配备了很多制氧设备专门为旅客制作氧气吗?
云飞:其实,在万米高空氧气的百分比含量和地面一样,仍旧是20.9%,但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密度降低,氧气的绝对量也就相应减少,客舱内的氧气并不是“制氧设备”制造出的氧气,而是发动机引气(经发动机压缩的)经过空调组件调温调压后送入客舱供旅客和机组人员使用的。 在万米高空中,大气压力和气温是很低的,客舱内空气的气压和温度必需是人可接受甚至舒适的范围,因此,机舱是密闭的空间,此时,空调组件的工作可以在5-10分钟内把舱里的空气“换一遍”,所以客舱内的空气是很新鲜的,另外,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会有压耳的现象,说明客舱的气压也会随着飞行高度变化,高度升高时客舱气压也在降低,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定程度减少客舱与外界大气的气压差,从而减少客舱释压的风险,但任何时候客舱的气压都不低于2400米高度的大气压力,在这个高度气压下大多数人不会有身体不适的感受。飞行中也偶然发生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释压,发生释压时,客舱内的气压很快下降至与外界一样,此时10000米处的气压只有海平面的26%,2400米处的35%,这样的环境需要存活必须提供高纯氧气,于是飞机上氧气面罩就会自动脱落,化学氧气或瓶装氧气可供给旅客和机组人员使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飞机必须下降至3000米的安全高度。所以,在高原或山区飞行的飞机,飞行时间和氧气的供应量结合航路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并得到适航认证后,方可执行任务。可见,经过严格认证的飞机在飞行中是很安全的。
科普一个小知识,在空气中氧气的百分比含量约21%,其余大部分是氮气,还有少量其它气体,每种气体在气压中都有各自的“贡献”,所有“贡献”总和就是大气压,氧气的“贡献”大约23%,人类已经适应这种环境。1兆帕约一个标准大气压,氧气压力约0.23兆帕,2400米氧气压力约0.17兆帕,即0.17-0.23兆帕氧气压力是适宜的,10000米大气压力0.26兆帕,氧气压力0.06兆帕,通过提高吸入的氧气浓度至65%,才能使氧气压力达到0.17兆帕。这还只是大气环境的计算数值,人体生理上的变化更要充分重视,如血氧饱和度。
下面说说过载。由于飞行员头部缺氧而导致的短暂性视力模糊甚至是失明,通常发生在大机动飞行阶段。飞机在大迎角爬升时飞行员受到的是正过载,但由于惯性存在人体内血液却还集中在下部,头部缺血就会造成供血不足最终引发黑视。研究发现出现黑视的正过载约为3个g,大部分飞行员会在5个g左右出现黑视,黑视如果无法得到缓解下一步飞行员就会晕厥,而一旦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晕厥后果会怎样不用多说。要说起黑视并不是只有飞行员才能碰到,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黑视只不过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而已。比如当一个人长时间下蹲突然站立起来的瞬间就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甚至会出现短暂失明,这就跟飞行员遇到的黑视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陆地上哪怕是一时没站稳摔倒了问题也不会太大,可飞行员在飞行途中遇到黑视操作不当的话就会是一场灾难。飞机在加速爬升过程中飞行员容易遇到黑视,而飞机在俯冲过程中飞行员则容易遇到红视。当飞机突然进行大俯冲时飞行员受到的是负过载,同样由于惯性存在飞行员的脑部会充血形成高压,这时飞行员看外面的世界就如同戴了一副红色眼镜一样周边东西都是红色。红视发生时飞行员会感到头部剧烈疼痛、脸部肿胀、眼睛无法睁开。当负过载达到约3个g时会发生红视,负过载超过4个g飞行员会变得视力模糊面部扭曲甚至是晕厥。2018年4月4日美国“雷鸟”飞行队的1架F-16战机在内华达州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训练时由于飞行员无法承受大过载晕厥而最终坠机,可见哪怕是经常进行特技飞行训练的飞行员也无法真正避免黑视和红视的发生。为提高抗载荷能力战斗机飞行员不仅要经常进行跳绳、仰卧起坐、跑步等运动保持体能,还要在驾驶战机时穿上飞行员专用的抗荷服。抗荷服一般由尼龙织物制成,穿上抗荷服后可帮助飞行员将个人的抗载荷能力提高1.2-1.6个g,这样一来飞机大过载飞行时抗荷服会自动充气并将飞行员下肢紧紧束缚起来以阻止血液聚集到腿部从而最大限度保证飞行员脑部供血充足达到降低黑视发生的概率。扯远了,马上拉回来。
在苏联,白求恩看到,在医院和疗养院里,一切医疗都是免费的。由于有效的防治,结核病的死亡率只是沙俄时代的五分之一。这使白求恩感到震惊,他说:“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治疗的只是肺结核在人体上产生的严重后果,可是治疗不了产生肺结核的原因。”他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个新的试验正在古老的俄罗斯进行着,它将对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向许多人谈起了自己苏联之行的观感。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赞美,使不少同事吃惊,有位同事当面说他被“洗了脑筋”。 白求恩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拍拍额头:“是洗成红色的了吗?”白求恩开始与蒙特利尔的苏联之友协会接触,并与魁北克省共产党书记瑞森建立联系。从瑞森那里他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书籍。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决心。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送给我一个新的名誉地位,我现在是医学博士,皇家外科学会会员,同时是“同志”,这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我觉得已经踏上一条新的道路。”
1936年7月,无线电波从柏林传来了希特勒疯狂的侵略叫嚣。在意大利,墨索里尼也发出了战争的呐喊。这两个战争狂人狼狈为奸,将早已准备好的军人和飞机、坦克运到西班牙。一场赤裸裸的战争开始了。德意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引起了世界6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和爱好和平人士的极大愤慨。主持正义的人们决心要用生命来保卫人类的自由。10月的一天下午,一位素不相识的客人来到白求恩的住所。他是加拿大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员会派来的,专门来递交这个委员会主席班斯潘司给白求恩的一封信。信中说,作为援助西班牙的第一个行动,委员会决定派一个医疗队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去。委员会认为担任医疗队队长的合适人选是白求恩。请他作出决定后给予答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往期回顾:
欢迎加入健客群,了解更多运动健康知识